為什麼小孩會倒地大哭?



倒地大哭、尖叫大鬧😭🫠
這些看似失控胡鬧的情緒,常常把家長逼瘋!
但很多時候,在這個情境下,我們都太急著想「快速解決」孩子的情緒
忽略了最重要的步驟「理解與聆聽」💞
(我懂有時候其實是怕路人側目的眼光,但求快不如求有效)

孩子的哭鬧其實是在表達「我需要你」🥺🥺
:我需要你告訴我為什麼我現在會有這些感受?(情緒從哪裡來)
:我需要你告訴我此刻的我是怎樣的狀態?(幫情緒命名)
:我需要你告訴我現在可以怎麼做?(提供方法)
:我需要你告訴我下次遇到一樣的狀況可以怎麼辦?(推演情境)

簡單舉例來說
「媽咪有看到剛剛爬樓梯不小心跌倒了,對嗎?」(指單純陳述事實,不要落井下石說誰叫你不好好走路)
「因為有點嚇到,而且膝蓋痛痛所以才哭哭,是不是很難過呢?媽咪抱抱秀秀一下!」(說出情緒,同理他)
「我們先坐著休息一下,深呼吸吐氣,看一下膝蓋發生什麼事,吹氣一下看有沒有好一點呢?」
「下次爬樓梯的時候,我們試著慢慢走,如果每一步都有踩好,我們就能保護好自己了唷!」

情緒本身是中性的,沒有對錯,不應該被分類為生氣或哭泣就是不好的情緒
情緒當下的「行為」才會有對錯之分,可以生氣⭕️,生氣沒有錯,但生氣時不能打人❌
在情緒調節的過程中,要引導的是行為,還有協助孩子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
我為什麼生氣?生氣了可以怎麼辦?下次如何應對?
而不是一昧告訴孩子不能生氣,過度壓抑情緒是不健康的。

當孩子陷入情緒風暴時,是因為大腦中的情緒中樞與理性控制中心之間失衡
管理理性思想的前額葉已斷線,無法好好思考😣
這時候各種大道理已經無法進入小腦袋了
所以最重要的步驟是「平穩」情緒,讓登出的理智重新登入
再進行後續各種安撫及教導❣️

「理解永遠比命令更有力量」,理解是無法省略的步驟✨
真誠同理孩子的處境,而不是嘴巴說我懂但語氣很不耐煩
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燈塔,讓每次迷航的情緒小船都找得到出口💫⛵️
每個情緒都能好好被安放,媽咪的擁抱就是最柔軟的毛毯,能一次次陪你經歷風暴
再一次次擁抱你、陪伴你,讓小船總能無後顧之憂的出航,勇敢面對每次的風浪!